牡丹江森都食品有限公司
联系人:胡女士
手 机: 13514581818
13514580808
电 话:0453-6833744
传 真:0453-6833733
邮 箱:x3x3x@126.com
光华机械厂网址:http://www.mdjghjj.com/
地 址:牡丹江市西安区西新安街328号
食用菌种类及特性
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如香菇不仅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近年来还发现香菇、蘑菇、金针菇、猴头中含有增强人体抗癌能力的物质。
由于许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甚至非常相似,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因而一般人就很容易会误食毒蘑菇中毒了。近年来在广东发生的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大多数都说是以前曾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事实上它们是不同的种类。
野生食用菌中混杂了有毒的种类
(1)餐馆或商家出售的野生食用菌品种不纯,野生食用菌产品中时混杂了不适宜食用的菌类。作者曾检验过一份餐馆送来的食用牛肝菌样品,竟然混杂了10多个不同的种类,其中最起码有两种是有明显毒性的。
(2)食用者一次食用过多的菌类,肠胃不适应。按中医的说法,一些野生食用菌“性寒”,部分食用者因个人体质的适应性问题,食用量较大时会产生各种不适的症状。这种情况出现时往往同桌一起食用的其他人员并无不良的反应。
(3)野生菌没有完全熟透。部分野生菌种类只有熟透时才可食用;未熟透时它会带有一定的毒性,食用后即可能产生不适,食用者在用食火锅时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广东发生蘑菇中毒的事件中,部分受害者就是由于相信了一些不科学的“毒蘑菇识别方法”。据调查,曾多次有中毒者说他们认为“毒蘑菇与生姜、大蒜或大米相遇会变色”,他们所食用的是试过没有变色的蘑菇,结果还是中毒了。目前民间流传的许多“识别毒蘑菇的方法”都是不可靠的:
错误说法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这“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毒蝇伞很漂亮,不少蘑菇艺术品都是以它为原型创作的,它的确有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广东毒性最大的致命白毒伞是纯白色的,许多人却误认它无毒。
错误说法2—“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却常常被蛞蝓摄食,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
错误说法3—“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有毒”。这种错误流传甚广,实际上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传。
错误说法4—“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错误说法5—“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